人气爆棚,消费热潮涌动!老空间与文化IP结合打造潮流酷炫空间,多元新场景点燃消费新动力
央视网报道:2025年,我国提出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,期望更多元化的场景成为推动消费的新动力。据悉,众多地区正积极活化包括老建筑、老工厂在内的闲置资产,融合特色文化IP,打造丰富体验项目,持续吸引游客前来打卡。
这个暑假,山东青岛新开设的海洋研学主题邮局吸引了众多游客。步入邮局,螺旋楼梯两侧墙面随高度变化展示着不同深度的海底生物,如深海区的发光乌贼和中浅海区的贝类。
邮局内设有海洋科普、海洋邮票展示等7个功能区,游客可通过视觉、触觉、听觉等多种方式了解海洋知识。游客不仅能购买文创产品,还能盖戳、亲手制作非遗特色明信片。
在成都的熊猫邮局,2025年新增的AI定制冰箱贴也吸引了众多游客。邮局定期举办主题民俗活动,展示文创中的非遗技艺。
记者统计发现,北京、广州、兰州等地均有实景焕新的主题邮局,以“邮政绿”为载体,呈现二十四节气、党史故事、丝路文化等元素。
老厂区变身潮流聚集地,成为人气新地标
除了邮局,融合创意与新业态的商业综合体正从工业旧址上崛起,成为城市的“新地标”。
在河北保定“D19街区”的篮球馆内,一场青少年篮球对抗赛正在进行。自街区重新开放以来,这个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运动场馆已举办各类赛事超过1700场。
沿街的大面积墙面绘制了各类创意涂鸦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拍照打卡。暑假期间,街区每日客流量约5000人,商铺、零售店销售额提升超过30%。最近,保定市的篮球联赛也将主办地放在这里。
业态不断丰富,老空间焕发“潮”活力
在全国各地,由城市更新改造而成的商业新地标层出不穷。曾经的上海水泥厂现在是西岸梦中心,白天是市民的临江“天然会客厅”,晚上化身“水岸剧场”。曾经的湖南长沙油脂厂引入潮玩娱乐、餐饮等多元新兴业态,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年轻群体在此扎根。
一个个工业遗存焕新成为场景消费“新地标”。据测算,城市更新改造后的商业项目平均带动50%以上的消费增长。商业项目的增加也持续带动各类服务岗位就业数量明显增长。
深挖内涵拓展功能,丰富消费新场景
如何更好地挖掘城市原有空间的新潜力,创新消费场景?丰富的消费场景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?
山东大学讲席教授谢鹏程表示,活化存量资源要精准定位文化IP价值,创新空间利用。以更年轻化、体验感更强的方式呈现原有空间的特色文化符号。挖掘空间的功能性,丰富商业业态,通过对老空间的改造更新,让城市历史在新的消费体验中延续和创新。新场景让消费成为获得美好体验、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过程,同时也能带来更多新产业机遇,带动就业,激发创新活力。
同时,专家表示,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坚持、不断创新的工作,需要更多力量持续投入。
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表示,未来可以设立城市更新专项基金,吸引保险、养老基金等长期资本撬动社会资本。通过增值收益共享等方式参与其中,创新更多元的消费新场景。